FM豐饒民俗

臺灣民間信仰的佛教因緣:三坪祖師與慚愧祖師研究
臺灣各地有不少以「祖師」「祖師公」為名的神明,其中又以「清水祖師」最具知名度;但對某些人而言,所謂「祖師公」其實別有所指。

眾多祖師中,以「三坪祖師」與「慚愧祖師」較為特殊,這些有佛教背景的祖師們,除了弘法以外,也協助地方抓妖捉鬼、治病驅邪、驅趕蟲害,促成民眾對他們的信賴,形成臺灣民間信仰裡亦佛亦道的特殊信仰型態。

【專家推薦】

*逢甲大學歷文所教授暨所長 李建緯

在個人過去所執行的多起宗教文物調查計畫中,曾多次與張志相老師合作,由其負責歷史考證與族群脈絡的分析。而他對文獻的解讀總能提出令人耳目一新,不落窠臼、論述有據的新論點。
此次對於他即將於豐饒文化社出版的《臺灣民間信仰的佛教姻緣—三坪與慚愧祖師研究》,正是在他過去已發表的祖師信仰的研究基礎上,透過其獨到的考證功力與洞悉文獻之能力,不僅論述有據,田野考察資料完備,並糾正諸多學界之襲見,可說是張志相老師近年著作之集大成者。相信本書勢必樹立臺灣在祖師信仰研究上的新高度。

*高雄師範大學臺文所副教授兼所長 劉正元

本文以歷史考據田野調查方式考證了三平祖師及慚愧祖師從原鄉到臺灣的在地化歷程,兩者源於佛教信仰,於西元九世紀開始在閩粵交界區開始發展,並適應民間社會不同需求而各自發展其醫藥及防弭功能。
而後由移民引入臺灣之後又有不同發展歷程:三坪祖師祠分佈全臺各地,數量相對稀少,且主神地位常與其他神祇混淆,宗教功能多趨向濟世、問事等世俗需求;反觀慚愧信仰形式較為穩定,地點也多集中在清代彰化縣境(今南投縣),目前也有跨域分香現象。作者並以慚愧信仰的重要密集點南投鹿谷的慚愧信仰做個案討論,說明慚愧信仰與防番之間的歷時性關係。綜而言之,本書對於兩種信仰形式的起源、人物考證、分佈變遷及移民後信仰形式的變異做出精細的考證,並以田調資料作為佐證,行文間可看出作者深厚的學術能力,值得肯定。
受眷顧的土地:馬鳴山鎮安宮五年大科
馬鳴山鎮安宮五年千歲信仰,每四年一期的「五年大科」祭典,為目前所知臺灣王爺信仰中,分布最廣且最為複雜的祭典,影響雲嘉南地區,並擴及彰化、高雄、屏東等地,共計約500香庄參與其中。除「香庄類型」外,五年大科也有多元表現形式,但是因為歷時較久且區域廣闊,長期被臺灣學界與民俗界忽視,相對媒體與政府的關注也較少,漸漸產生式微現像。本書透過文字作者與攝影作者兩人長期田野調查之追蹤記錄,深入探討此一複雜且重要的民俗文化資產,希望能獲得社會大眾更多認識與關注,珍惜這項記憶珍寶,並期待能有更多人願意為這塊五年千歲眷顧的土地,奉獻心力、永續傳承。
大廟埕、戲棚腳:林茂賢民俗選集與傳統戲曲選輯(合冊)
本書為林茂賢教授數十年來於臺灣民俗文化與傳統表演藝術領域研究耕耘之文章集結,上冊為民俗、下冊為傳統戲曲,各冊都蒐錄有研究論文及評論隨筆,兼具學術與通俗兩類文章,是認識臺灣民俗與文化必讀之基礎教材,也適合作為一般大眾認識民俗文化與傳統表演藝術之書籍。

★ 名人推薦:
廖瓊枝:國寶級歌仔戲藝師
謝岳龍:三立電視台副總監
許振榮:九天民俗技藝團團長
簡榮聰: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前主委
黃文博:臺南知名民俗研究者
蔡欣欣:政治大學教授

貢獻青春的民俗之愛 參與實踐的民俗哲學
三十幾年前,林茂賢教授在民俗與戲曲發展最黯淡時,捨棄穩定公職機會,毅然投入不知出路的民俗文化推廣工作;後來偶然獲得教職,從此培育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實踐者,並以民俗教育推廣為終生志業,值得敬稱為行動的民俗學家。《大廟埕‧戲棚腳》是他貢獻青春、付出實踐累積的生命篇章,值得珍藏。──豐饒文化社總編輯 温宗翰
戲棚腳:林茂賢臺灣傳統戲曲選集
本書為林茂賢教授數十年來於臺灣民俗文化與傳統表演藝術領域研究耕耘之文章集結,上冊為民俗、下冊為傳統戲曲,各冊都蒐錄有研究論文及評論隨筆,兼具學術與通俗兩類文章,是認識臺灣民俗與文化必讀之基礎教材,也適合作為一般大眾認識民俗文化與傳統表演藝術之書籍。

★ 名人推薦:
廖瓊枝:國寶級歌仔戲藝師
謝岳龍:三立電視台副總監
許振榮:九天民俗技藝團團長
簡榮聰: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前主委
黃文博:臺南知名民俗研究者
蔡欣欣:政治大學教授

貢獻青春的民俗之愛 參與實踐的民俗哲學
三十幾年前,林茂賢教授在民俗與戲曲發展最黯淡時,捨棄穩定公職機會,毅然投入不知出路的民俗文化推廣工作;後來偶然獲得教職,從此培育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實踐者,並以民俗教育推廣為終生志業,值得敬稱為行動的民俗學家。《大廟埕‧戲棚腳》是他貢獻青春、付出實踐累積的生命篇章,值得珍藏。──豐饒文化社總編輯 温宗翰
大廟埕:林茂賢臺灣民俗選集
本書為林茂賢教授數十年來於臺灣民俗文化與傳統表演藝術領域研究耕耘之文章集結,上冊為民俗、下冊為傳統戲曲,各冊都蒐錄有研究論文及評論隨筆,兼具學術與通俗兩類文章,是認識臺灣民俗與文化必讀之基礎教材,也適合作為一般大眾認識民俗文化與傳統表演藝術之書籍。

★ 名人推薦:
廖瓊枝:國寶級歌仔戲藝師
謝岳龍:三立電視台副總監
許振榮:九天民俗技藝團團長
簡榮聰: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前主委
黃文博:臺南知名民俗研究者
蔡欣欣:政治大學教授

貢獻青春的民俗之愛 參與實踐的民俗哲學
三十幾年前,林茂賢教授在民俗與戲曲發展最黯淡時,捨棄穩定公職機會,毅然投入不知出路的民俗文化推廣工作;後來偶然獲得教職,從此培育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實踐者,並以民俗教育推廣為終生志業,值得敬稱為行動的民俗學家。《大廟埕‧戲棚腳》是他貢獻青春、付出實踐累積的生命篇章,值得珍藏。──豐饒文化社總編輯 温宗翰
臺灣民俗學青年論集(二)
《臺灣民俗學青年論集》共收錄11篇論文,為2016年「破浪前行:臺灣民俗研究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會後修訂之論文集結。本書包含有「儀式與靈力」、「民俗再現」、「節日文化」、「民俗思維」等主題論文,另收錄專題演講論文:〈番界之神 ──跨祖籍與跨族群的臺灣媽祖信仰〉及「圓桌論壇:當前社會如何面對燒香、燃金、放鞭炮?」之觀察筆記。
  臺灣民俗研究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之辦理,乃為提供臺灣民俗研究領域青年發表論文、相互切磋之平臺,由臺灣淡南民俗文化研究會、靜宜大學臺灣研究中心、中正大學媽祖文化研究中心、豐饒文化社等單位合力籌措規劃,期許藉此累積臺灣民俗學發展之能量。
  本書付梓,期能給予臺灣民俗研究青年學者共構未來之想像,也提供社會大眾得以認識臺灣民俗學,亦希冀藉此長期穩定辦理青年會議,從各類型研究題材與關懷中,日漸形塑累積深入嚴謹且充實豐富的學科路徑及方法,讓臺灣民俗文化價值觀,健全地在當代社會中被理解、互動與交流,乃至於促成臺灣民俗學體制化得能健全發展。
圓桌爐議:雲林六房媽過爐文獻資料暨口述歷史彙編
六房媽過爐—雲林縣境內最重要的信仰慶典之一

六房媽是由雲林縣斗六市、斗南鎮、虎尾鎮、土庫鎮、大埤鄉等五取域內的里、村與聚落組織成「股」,共同輪流奉祀,香火鼎盛,信徒年年增加,且每年的過爐繞境慶典為雲林縣內最重要的宗教盛事之一。
雲林六房媽過爐是雲林地區重要的文化資產,2013年榮獲雲林縣政府登錄為民俗及有關文物,由中華民國六房媽會擔任保存團體。六房媽會文史委員會在林庚申執行長率領下,收集保存文史資料,並配合雲林縣政府文化處補助的基礎調查研究案,協助徐雨村教授於2015年8月完成研究報告。繼而於同年12月,由徐雨村、唐淑芳、黃漢偉、林啟元等作者共同努力,出版《相約五股:六房媽過爐》一書,社會各界得以更進一步認識六房媽過爐的深厚內涵。2017年文化部認定雲林六房媽過爐為重要民俗,登錄為國家重要民俗。
本書為一○七年度『排定文史資料彙編及口述歷史的彙整印刷計畫』之成果內容的呈現,由本會邀請徐雨村教授協助擔任主編。本會秘書林啟元先生積極聯繫歷任爐主、本會前身六房媽祭祠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魏景宏先生、本會榮譽理事長謝永輝先生、前副召集人林建熏先生等人,彙整各項文史資料,並進行口述歷史訪談,由黃漢偉先生協助撰稿。文史資料內容包括民國三十五年之後的移交清冊、祭祠管理委員會時期文獻資料、籌建廟宇委員會會議記錄及附錄等。本會忠實呈現各項文獻資料,提供社會大眾及信徒做為回溯歷史的參考,未來則可透過學術探討,讓文史研究成果更加完備。

【本書主編】
加拿大亞伯達大學人類學博士。研究興趣:臺灣漢人宗教、東南亞華人社會、博物館展示、民族主義與跨國主義。主編《族群遷移與宗教轉化:福德正神與大伯公的跨國研究》(2012),論文刊登於《臺灣文獻》、《思與言》、《博物館學季刊》、《海外華人研究學報》等。與唐淑芳、林啟元、黃漢偉合著《相約五股:六房媽過爐》。
保生大帝與民俗醫療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保生大帝與民俗醫療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為保生大帝與民俗醫療國際學術研討會之論文彙編,本次會議為一日議程,共計徵求8篇會議論文,會議主題徵求共計兩大主軸,分別為保生大帝信仰與文化、民俗醫療。專題會議邀請大甲地區太陽中醫診所蔡淑貞院長以〈傳統醫療與信仰的對話〉為題演講,並與陳柏勳醫師以〈民俗醫療文本之醫療社會學分析–以藥籤為例〉為題,進行對話。王見川教授〈保生大帝吳本史料的真偽問題:兼談其與淨明道吳猛、扶乩關係〉一文對於保生大帝發展與相關文獻進行真偽的探討。譚美玲教授〈澳門的醫靈廟〉一文探討了澳門地區民眾信仰的醫靈真君即是閩台供奉的保生大帝。黃敦厚教授〈現代化對宗教的影響,以大甲保生大帝信仰為例〉一文以澤安宮為例,討論古老的民間信仰,在今日運用現代物質產品,配合現代生活作息,推展民間信仰。王俊凱教授〈台北地區保生大帝輪祀組織之探討〉一文則探討台北地區保生大帝會神明組織的現況及其輪祀情形。林培雅教授〈台南祀典興濟宮民俗醫療文化研究〉一文探討台南祀典興濟宮藉著符籙、虎爺信仰、造橋過限儀式、藥籤照護信徒的生理與心理。盧佳慧教授〈保生大帝的門診時間表:神、民眾、醫療實踐〉一文探討台南竹篙厝上帝廟供奉的保生大帝歷史與其另類的民俗醫療。鄭藝超教授〈詩浦慈濟宮古籤詩印版初探〉一文則對漳州詩浦慈濟宮保存的古籤詩印版文物,對其現況、保存與藥方的運用進行探討。
綜合座談邀請數位專家學者與談,台北資深文史工作者吳朝德先生講述台北大龍峒保安宮,黃敦厚博士則講述尚在發展中的大甲澤安宮,林培雅教授與侯明福校長講述台南興濟宮,黃明傑博士講述新加坡的保生大帝廟宇,主要探討保生大帝廟宇的文化傳承與文化教育上的現況。
臺灣民俗學青年論集(一)
《臺灣民俗學青年論集》共收錄16篇論文,為2014年「航行與定錨:臺灣民俗研究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會後修訂之論文集結。本書包含有「民俗學與無形文化資產」、「民俗學學科發展探究」、「民俗學者與民俗學刊物」、「民俗學與民間信仰研究」、「民俗學與信仰空間分析」等五大主題類型。
  臺灣民俗研究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之辦理,乃為提供臺灣民俗研究領域青年發表論文、相互切磋之平臺,由臺灣淡南民俗文化研究會、靜宜大學臺灣研究中心、中正大學媽祖文化研究中心、豐饒文化社等單位合力籌措規劃,期許藉此累積臺灣民俗學發展之能量。
  本書付梓,期能給予臺灣民俗研究青年學者共構未來之想像,也提供社會大眾得以認識臺灣民俗學,亦希冀藉此長期穩定辦理青年會議,從各類型研究題材與關懷中,日漸形塑累積深入嚴謹且充實豐富的學科路徑及方法,讓臺灣民俗文化價值觀,健全地在當代社會中被理解、互動與交流,乃至於促成臺灣民俗學體制化得能健全發展。

前衛出版社

前衛出版社成立於1982年,一貫秉持本土意識、人文精神、社會關懷的職志,公認是當今最具本土特色與台灣精神的專業出版機構。1994年成立關係企業「草根出版公司」,專精台灣文史的出版志業。
購物車

登入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