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典藏民俗

西佛國:府城五代粧佛世家傳奇
臺灣第一本工藝家族史記述,
也是首部家族粧佛藝術的經典圖錄,
全彩印刷軟精裝本,典藏傳家!

西佛國,以家族傳承姿態,守護臺灣粧佛技術
橫跨五代,見證臺灣粧佛技術發展史
愚公移山,五代人的努力,擘建全臺粧佛版圖
創造臺灣粧佛傳奇!

臺南的粧佛工藝是全臺的指標,藝術名家輩出,對於神佛粧塑藝術的追求,更讓人望塵莫及;目前粧佛工藝是屬於無形文化資產之傳統工藝,被臺南市政府登錄為粧佛工藝保存者,分別有:蔡天民(泉州派)、林貞鐃(福州派)、黃德勝(閣派)等人。
蔡天民是府城知名粧佛世家西佛國的第四代,傳承家族完整泉州派技法,土木雙擅,既能雕也能塑,神佛像全程製作,保留完整工序。直至今日,都仍保存以綿紙(雞毛紙)包裹神像外皮,再上黃土底,以礦物質顏料作漆料上色的傳統技法,目前在臺南地區是絕無僅有,使西佛國名號百年來在府城宗教藝術界佔有一席地位。
蔡家祖籍泉州府南門外衛城永寧十九都坑東鄉,從先祖蔡義培、祖父蔡心、父親蔡南山、到蔡天民,再傳承蔡友誠,已是第五代人的技術傳承。若從整個西佛國執業狀況看來,又以蔡天民工作年資長達75年以上未曾間斷最受注目,目前蔡氏尚有創作工作,其作品數量眾多,分布臺灣各地寺廟,再加上整個家族歷代的作品,足堪見證整個臺灣神佛信仰發展的脈絡。
今日粧佛師傅專精兩種技藝者不多,通常必須分工合作,不像蔡家總是從頭到尾一手包辦,目前蔡家在臺南,可以說是傳承最為久遠,又充滿故事話題的重要粧佛店。本書將針對蔡家的技藝史與其技藝工法,進行完整的影像記錄與文字敘述,讓此傳統工藝技術得以保存下來,促進了解臺灣神像雕刻、泥塑工藝之發展演變。
歷史、記憶與展示 : 臺灣傳世宗教文物研究
過去,臺灣藝術史家面對的若非來自西方的美術精品,便是華夏典範中的貴族藝術;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精神信仰產物––傳世宗教文物,常因材料低廉、流通性高,由無數無名藝術家所創作,因此常被視為難登大雅之堂。對這類文物的詮釋便很難擺脫以「常民物件」或「民俗文物」等具實用性或功能取向的宿命。
此書主要研究的是非消耗品的祭祀文物,這些文物不僅具社會意義與神聖意涵,也凝聚了信徒對於廟宇或宗祠的集體記憶。當這些祭祀文物歷經了一定的年代時,它們除了扮演膜拜或輔佐儀式的角色,更具高度的歷史意義與文化價值。針對臺灣傳世宗教文物的物質文化研究,透過神像、梵鐘、香爐、銅宣爐、御匾、祖先畫像等不同對象與材質,以及相關文物脫離原來宗教脈絡後如何被陳列之相關問題,進行歷史、記憶與展示三個主題的反思與詮釋。
全書共20餘萬字,分成8章,各章節曾分別發表於國內期刊、論文專論或收錄於專書中。按主題可分成三個部分,分別是:「文物的歷史分析」、「文物的認同與記憶」,以及「文物與展示」。
通過上述三個主題,本書呈現出臺灣傳世宗教文物研究的多元面向。這些宗教文物不同於出土的考古資料,是在持續使用中得到傳承,成為研究地方社群、集體記憶、地方史與文化交流的資料。
本書結合圖像與物質文化,也運用歷史文獻與口述資料,以及比對親身調查東南沿海華人地區的第一手材料,在方法上揉合了藝術史學、歷史學、考古學、人類學與當代哲學理論的多元視野。
俄羅斯典藏晚清木版年畫
《俄羅斯典藏晚清木版年畫》是由中正大學媽祖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楊玉君獨家取得授權,將俄羅斯國立宗教歷史博物館典藏的珍貴木版年畫,內含曆畫、紙馬、門畫、門神、財神、祈嗣、驅邪、吉祥圖等,搭配專業圖解說明,讓讀者跟著20世紀初到中國旅行的俄國人阿理克,一窺晚清時期民間張貼的各種新春吉祥年畫,以快速讀懂深奧民俗符碼,典藏民俗圖繪。
大甲鎮瀾宮現存清代水陸法會掛軸研究
《大甲鎮瀾宮現存清代水陸法會掛軸研究》為大甲鎮瀾宮現藏清代時期留存下來的水陸法會圖掛軸

前衛出版社

前衛出版社成立於1982年,一貫秉持本土意識、人文精神、社會關懷的職志,公認是當今最具本土特色與台灣精神的專業出版機構。1994年成立關係企業「草根出版公司」,專精台灣文史的出版志業。
購物車

登入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