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青年的吶喊

商品售價 $ 320
數量:
  • 作者:中部共生青年組合編
  • ISBN:9789869333726
  • 出版日期:2017.02

內容簡介

70年前,他們對抗暴政,提起了槍;

70年後,我們抵抗遺忘,拿起了筆。

當二二八事件的受難者逐漸凋零,傷口痊癒的可能也越來越渺茫,面對如此嚴峻的時刻,我們決定拿起筆,就像70年前拿起槍枝的前輩們一樣,進行對抗。

「1947:青年的吶喊」一書書名,是在訪問二七部隊成員──蔡伯壎先生時,他給我們的靈感。在70年前的二二八事件,有許多年輕人不畏局勢,提起槍枝保衛家園、意圖顛覆貪污政府,蔡伯壎先生說:「這是青年的吶喊。」

反思現今的社會,青年普遍對於社會冷漠,命運共同體的概念似乎越來越稀薄。回顧臺灣這塊土地上的歷史發展,因長期陷於外族與殖民統治底下,反抗的故事與精神隨著時間脈絡承襲不斷。如今,承襲著前人努力而發展至今的臺灣民主,身為臺灣青年的我們究竟要如何承接下去?

「欲行--ê,是啥物款ê路?」

作者介紹

中部共生青年組合

以閱讀相關文本、傾聽相關故事,理解當時代的事件發展脈絡與行動成因,再藉由小旅行、展覽、共生音樂節等讓更多人能夠重新記憶這些被刻意蒙蔽的歷史,用庶民的角度來協助威動轉型正義具倫,令臺灣的民主根基可以更為紮實、穩固。

目錄

青年起義──轉型正義的在地實踐

臺灣獨立樂團專訪

金屬青年心中的正義之花──火燒島

用母語唱出的社會批判與關懷──張睿銓

不該被遺忘和原諒的歷史──阿雞GLOJ

青年的吶喊──中部二二八與二七部隊

二二八戰士人物專訪

民主農夫──黃金島

被遺忘的二七部隊成員──蔡伯壎

青年自衛隊的犧牲──林才壽

臺灣轉型正義工程何處去?──談由下而上的庶民建構

228七十週年的個人反省──鄭南榕、和平紀念日、轉型正義

消失的歷史:二二八事件中的女性角色

一輩子的苦刑:二二八的政治寡婦

自己的歌,自己決定

政治歸政治,文化歸文化?以《萬神》反思臺灣的社會現況

二二八未究的責任

加害者的面貌

中部二二八人物群像

詳細資料

  • 商品編號:FH01
  • 書系名稱:豐饒文史
  • 版別:初版
  • 頁數:112
  • 尺寸(寬×高):18×26公分
  • 出版地:台灣
  • 重量:
  • 圖書分級:普遍級
  • CIP:733.2913
  • 裝訂方式:平膠裝
  • 印刷方式:全彩

天猶未光,欲行的路,咱互相扶持

  2013年共生音樂節首次於臺北舉辦,當時中部地區即有不少學校學生參與,隨後,考量到區域間的時空差異,為免去舟車勞頓,以及關照在地歷史情感與生命經驗的特殊性,遂於2014年暑假,籌組中部共生青年組合。

  中部共生的誕生,一開始並非以大型集結為核心思考,反而是社團性質的累積,透過讀書會、議論會,討論二二八歷史事件,並從中探索如何面對廣大群眾對二二八的理解與認識。於是,最終決定要以青年尋找歷史的姿態,面對臺灣社會,從2014年底到2015年期間,閱讀、尋找二二八事件發生的痕跡,一直是成員努力的重點,整理中部地區二二八人物故事、尋找二二八事件人文地景、探索二七部隊的故事等等,最後,第一屆走找臺中二二八事件的導覽,總共培育了10位導覽員,並有將近三百位民眾參與。

  歷經首屆的經驗洗禮,第二屆中部共生的動能不減反增,閱讀歷史、探索故事成為團隊的核心工作,在許多前輩的協助之下,甚至擴大導覽工作,培育超過20位導覽員,並帶領1千多位民眾,走過臺中、彰化、南投等地,重新站在二二八事件發生的地點,述說當時代臺灣人的受難經驗。

  我經常驕傲地跟朋友介紹,中部共生青年幾乎都不是歷史、文學相關領域學生,但是他們樸實地希望透過自己的方法追尋這段歷史,以閱讀、以行走,再經過思考消化、相互討論等等,面對社會大眾,偶爾還要受到挑戰或質疑,然後再進修、辦研習,討論到三更半夜,比本科系學生還要認真。這樣貢獻時間與生命,不僅需要熱情,更需要勇氣與責任感。不誇飾地說,他們似乎承接著二二八英靈的某價值精神,在這天欲光未光的夜裡守護思想燭火。

  去年(2016)在中部共生音樂節現場,有兩三位辛苦的青年夥伴,站在現場佈置的「二二八故事屋」裡面,身旁有樂團表演、有真人圖書館現場演講,有琳瑯滿目的議題社團與各類攤位,但他們整日沒有離開,連休息、喝水、吃飯都要人特別提醒,專注地為每一個走進帳篷裡的人解說,從三二事件、二七部隊成立、烏牛欄戰役,到謝雪紅、鍾逸人、黃金島、古瑞雲等等,好像這些前輩們,就是他們的親人,奮力地述說他們的事蹟。

  對我而言,中部共生音樂節最令人感動的,或許不是有一萬多參與人次,也不是這個活動能帶動多少價值互動,而是有這麼一群青年,願意獻身,分毫不取,貢獻心力,以純真心靈付諸實踐,療癒臺灣的歷史傷痕。

  中部共生第三年了,在臺灣民俗思維中,這一年稱作「圓滿年」,這些青年面對各種襲奪、嘲笑、批判,卻依然昂揚挺立。在臺中要經營議題、凝聚青年力量並不容易,誰知道,他們一面要籌備音樂節,溝通樂團,促進樂團對議題的互動,還要尋找藝術家,溝通想法,創作版畫等等,同時竟還能著書立論,完成這本雜誌書甚至集結出版,著實令人感動。

  雖然中部共生走得懵懂莽撞,但總有許多前輩願意助力,無論是知識結晶的累積,實務工作幫忙,都共同促成這些青年的成長與進步,實難以在此一一唱名致謝,只能銘感於心,感謝有那麼多長輩願意提供年輕人發揮的舞臺。臺灣社會轉型正義的道路才剛剛起步,一如今年中部共生與北部共生相持不下的兩個主題討論:「天猶未光、欲行的路」,在這處於昏暗不明的時刻,未來我們還需要並肩而行。

溫宗翰/中部共生青年組合發起人

內容連載

青年起義──轉型正義的在地實踐

中部共生青年組合起源於第一屆、第二屆「共生音樂節」,北上參與擺攤的中部異議性社團學生;在三一八佔領運動中,幾位動員群眾北上的學生有感於中部地區的青年缺乏運動組織網絡,也發現許多議題無法在地方上被耕耘、擴散,往往只能帶到臺北發聲,除了耗費交通成本外,也顯示運動資源傾斜的現象嚴重。遂於2014年起身成立中部共生青年組合,重新以在地、庶民的觀點回顧「二二八事件」的發展脈絡;在瞭解中部二二八的殊異性後,我們閱讀相關文本、書籍及口述訪談,深入探究事件發生原因,並開始嘗試透過草根的基層組織力量,讓更多人有機會認識這段歷史的輪廓,進而思考如何參與轉型正義的推動工作。

  1947年所發生的「二二八事件」,一直是臺灣人心中的陰影,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將此歸咎於臺灣人受日本殖民教育「奴化」的結果,並在其後的四十幾年,視為禁忌,竭盡所能的抹除這段歷史記憶。「二二八事件」是臺灣近代史上影響最深刻的歷史事件之一,在經歷數十年的言論打壓、檔案散佚後,致使「二二八事件」真相的探尋一直都面臨難以突破的困境。而這塊土地上的社會價值、教育文化以及司法制度等,亦都受到相當程度的扭曲,讓這道島嶼最深的傷痕一直難有痊癒的可能。

  我們有感於現下青年世代與「二二八事件」不易產生連結,所以希望使用接近年輕人的語言及方式,描述這道臺灣島嶼上最深的傷痕,讓更多人與「二二八事件」產生共鳴。中部共生青年組合成立之初,並非直接籌備音樂節的紀念活動,而是透過讀冊會、討論會、演講會等形式,逐一梳理中部二二八複雜的故事紋理,並以「文化地景」為工作目標,藉由營隊實作的方式,製作中部二二八的文化地圖。從2015年開始,我們將文化地圖結合導覽活動,用空間閱讀故事,帶領民眾走入那些事件發生的地點;並在籌劃中部共生音樂節系列活動的同時,串聯不同族群、領域及組織參與,讓轉型正義的議題得以在不同的場域空間擴散與發酵,也期待這些行動能夠影響參與的青年學子,促使他們重新認識這些被刻意蒙蔽的歷史記憶。

  我們透過舉辦讀冊會、演講會、討論會、放映會、工作坊、故事展、營隊、書展、文化導覽等活動,藉由閱讀他人的生命經驗,瞭解事件當事人的行動過程與思想,以拉近民眾與歷史記憶的距離。

  中部共生青年組合每年都會輪流在臺中、彰化、南投舉辦青年營隊,捲動在地青年、學子參與,以中部二二八議題作為切入點,邀請事件當事人、家屬以及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與青年座談,讓不同世代的青年產生對話;我們也透過討論與實作,使學員開始思考如何從庶民的角色參與轉型正義議題,進而投入實踐的工作。

走找中部二二八-文化地景導覽

  臺灣各地的二二八經驗有著截然不同的發展脈絡,在中部地區不僅有全體市民皆能參與的「市民大會」,一同探討臺中地區在二二八時的因應對策;也有學生、青年與庶民自發性組織的武裝軍──「二七部隊」,不但有效維持了當時紊亂的治安,更在「烏牛欄戰役」裡重挫國民黨正規軍。「中部二二八」儼然是一段臺灣近代民主史、戰爭史與反抗史的綜合呈現,意識到中部二二八特殊性的我們,開始透過資料蒐集、實地走訪、拜訪耆老,認識這塊土地已被淡忘的歷史記憶,逐一爬梳故事的紋理,並希望以導覽的形式,把這段歷史的溫度傳遞出去。

  空間是歷史記憶的載體,中部共生青年組合從2015年至今舉辦多場二二八文化地景導覽,拓展「三二事件」、「教化會館之役」、「烏牛欄戰役」三條導覽路線,參加人數累積已有千人之多;我們跟著民眾一起走入這些巷弄街角,尋找臺中戲院、臺中州廳、臺中市役所、大屯郡役所、市民館、教化會館、中央書局、大華酒家、和平日報、臺中建國工藝學校、臺中放送局、水源地的蹤影,藉由空間閱讀這段歷史紋理,用視覺與觸覺感知這些還存在或已消逝的地景,進而瞭解事件發生的脈絡。

  已高齡90歲的烏牛欄戰役指揮官──黃金島先生,親自帶領大家回到戰役的現場,解說二七部隊撤退到埔里後,與國民黨軍發生激戰,並利用地形,以30多名警備隊隊員重挫廿一師先遣部隊的經過。

中部共生音樂節

  中部共生音樂節是由一群來自中部各地對轉型正義、二二八歷史有熱忱的青年舉辦,希望能藉由比較年輕的包裝方式,促使更多人認識、瞭解「二二八事件」的輪廓,藉由音樂展演、二二八故事展、真人圖書館、共生市集、二二八文史挑戰賽等活動,讓走進這個場域空間的民眾,重新感受二二八事件的歷史溫度。

2015年,首屆中部共生音樂節於臺中市民廣場舉辦,演出陣容包括:拾貳樂、鍾杰與蔡又穎、呂帥鋒、倒抽一口氣、張睿銓、人人有功練-阿雞與晨曦光廊-昶煬、臺青蕉樂團Youth banana、一步 One Step、適者生存Out of survive、Flesh Juicer 血肉果汁機;2016年,第二屆中部共生音樂節擴大參與,除了原本的張睿銓、人人有功練-阿雞、一步 One Step外,另外邀請步行者 Pacers、椅子 Chairs'、麻花捲怪獸、Arcplg 羣島、吳志寧、Burning Island 火燒島到現場演出。

  第一屆中部共生音樂節的主題是「煙硝形影」,主要在強調中部二二八的發展脈絡中,自三月二日以降,各地民眾、學生自發性組織隊伍,維持當時動盪紛亂的治安,並攻下市政府、警察局、專賣局、放送局以及憲兵隊等重要機構,到後來的教化會館之役、接收空軍三廠、夜襲日月潭、烏牛欄戰役,都可以嗅出中部二二八具有濃烈的火藥味。地方青年在當時不畏危險,起身站到第一線,用行動訴諸民主自治,並在撤往埔里後,繼續以游擊戰的方式抵抗,此舉讓廿一師忌憚青年軍的實力,而未有在臺中市區展開大規模屠殺,為中臺灣的抗暴史寫下重要的一頁。我們希望承繼這些前輩的精神,用書寫、創作代替步槍,讓民主自由的價值觀持續擴散。

轉型正義是社會邁入民主化時,面對過去獨裁體制大規模侵害人權的回應,主要工作包括對受害者賠償、追究加害者的道德與法律責任、真相調查以及制度性改革;惟目前臺灣在轉型正義工作進度比較快的,只有賠償受害者的部分。第二屆音樂節,中部共生青年組合以「代誌無解決」作為訴求,在新政府即將上臺,而轉型正義還未被落實的臺灣,我們強調過去許多侵害人權與民主價值的情形尚未被妥善處理,只有面對這些威權遺緒,還原歷史真相,確認加害者的個別責任,並進行制度性改革,始有撫平受害者傷口的可能性。

今年我們與北部的「共生音樂節」團隊串聯,以「欲行ê路」作為第三屆中部共生音樂節的活動主軸,翻開歷史縱頁,我們可以在不同時代看到臺灣人起身對抗不公義的身影。1947年,這塊土地的人民站到前線對抗暴政,為民主、自治燃起革命之火,雖然革命終究未成,但是捍衛人權的火炬從未熄滅,在往後的七十年,青年們將這些革命先輩的精神傳遞下去,持續抵抗社會體制的暴力。1987年,鄭南榕先生為平反二二八而走上街頭,更在後來以自焚去衝撞箝制人民的體制,他的身影到現在仍深刻地烙在臺灣人的心中。如今臺灣雖然已經走進民主化的社會,卻仍有許多未被重視的人權議題,我們提醒自己應該接續前人的棒子,化思想為行動,繼續站出來為這塊土地發聲。

中部二二八故事展

  透過露天展覽的方式,促使市民大眾認識陳炘、謝雪紅、林連宗、楊逵、鍾逸人、黃金島、林才壽、陳篡地等人的故事,以及他們在二二八事件中的遭遇。同時也製作三二事件、教化會館之役、二七部隊、烏牛欄戰役的故事展版,讓進入這個場域空間的市民,能夠有機會接觸這些中部地區的歷史記憶。

真人圖書館

  真人圖書館是透過真實的人物,將自己所知、所想,及所經歷過的生命經驗,用面對面的方式分享予現場參與的民眾。讓民眾得以透過閱讀他人的生命經驗,來思索、理解己身與二二八事件的關係,進而促進文化價值觀的交流、互動與思辨。在事件發生迄今已七十年的今日,我們將怎麼從民主社會的變遷當中,共同參與轉型正義、修補歷史傷痕、促進族群共生。

  二七部隊部隊長──鍾逸人先生,至今談到戰後民生凋敝、通貨膨脹、官員貪汙腐敗的情景,仍感到憤慨不已。

  「事變」發生後,仍然有許多創作家不畏當局政府,以文字、歌曲、藝術譜寫出對蔣氏政權無聲的控訴,朱宥勳先生從小說的角度切入,帶領大家重新審視這場歷史悲劇。

  曾經擔任過臺灣獨立建國聯盟總本部主席、建國黨黨主席、駐日代表,並執筆臺灣新憲法草案的許世楷先生,也在音樂節當天到場與在地青年、民眾分享他的生命經驗。

共生市集

  音樂節當天除了音樂展演、真人圖書館、故事展外,我們也邀請公民團體、學生社團以及友善土地、環境的商家在現場擺攤,期待能夠凝聚更多元的聲音和能量,讓轉型正義的議題能夠在不同場域發酵。

展望

  「對我們國家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犯下重大惡行的人出面承認,讓我們因此得到真相。你可以找到失蹤者的遺體,讓死者可以有尊嚴地下葬。或我們可以知道被刑求致死,或受暗殺者的遺言,這些在醫治療癒的過程中是極為重要的。而這也讓我們開始成為一個對自己更誠實的國家。真相現在變得更為重要,『真相會水落石出』的信念與我們所做的一切環環相扣。」曾參與南非民主轉型的制憲工作,以及推動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的南非前大法官奧比・薩克思(Albie Sachs),他對於修復式正義留下這樣的註腳。

  相較於各國民主化後,處理威權體制留下來的遺緒和傷害,臺灣在面對轉型正義這項課題,仍有許多未竟之業,而於「責任追究」以及「歷史正義」的推動,更是滯足不前。這塊土地上,至少有一萬多名被害者罹難遭遇不幸,無以計數的人民慘遭牢獄之災,然而至今卻沒有任何加害者為這些侵害人權、凌虐生命的案件負責。過去的政府以補償取代真相,透過歷史遺忘掩蓋加害者的罪行,然而這段傷口不會隨時間消逝;唯有面對真相,在立法及司法上實踐正義,還給受難者及家屬公道,始有縫合的可能。

  中部共生青年組合以歷史轉型正義為工作目標,從庶民、在地的角度出發,期許用行動去喚起臺灣人對於二二八事件歷史記憶的追尋意願,從中感受這場悲劇對於這塊土地的影響,將過往被扭曲的價值觀重新翻轉,找回生活的尊嚴與自我認同,並透過轉型正義的思維,讓臺灣未來能有機會一起邁向真正自由、彼此尊重包容的民主社會。

購物車

登入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