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桃園市的地理與人文
桃園市是台灣第六個直轄市,2014年12月25日甫由原先省轄的桃園縣直接升格改制而已,北鄰原稱台北縣的新北市,南接新竹縣與新竹市,東北山區則與宜蘭縣山區相依偎。全市面積1220.891平方公里,約佔台灣總面積的 3.38%,分成十三區,全市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除全屬山地鄉的復興區外,其他各區或全部或大部分概屬地勢較高的台地平原。
桃園市在漢人入墾之前,已有住在較北邊的平埔族與住在山地的高山族長居於此,前者屬凱達格蘭族原住民的一部分,後者為泰雅族原住民的一部分。凱達格蘭族大約一千八百年前就在台灣北部生活,主要分布在北起基隆、南迄桃園的平原地帶,在今日桃園境內的部落,滿清入台後將之分為南崁社(位於南崁溪中下游,即今蘆竹區南崁、錦興、山鼻一帶)、坑仔社(位於南崁溪支流大坑溪旁,即今蘆竹區坑子、外社、山腳里一帶)、龜崙社(位於南崁溪中上游,即今龜山區楓樹、新路、龜山里一帶)和霄裡社(位於南崁溪支流茄苳溪旁,即今八德區霄裡、竹圍里一帶)。而住在山地的泰雅族則分布於舊稱角板山的復興區各社、里。泰雅族於何時開始住在台灣已不可考,但進入桃園復興區則是大約自17世紀末葉起,到19世紀末葉止的大清帝國統治台灣期間,屬泰雅族中的賽考列克支系。
而關於桃園的開發,大概要到18世紀才開始,在此之前整個桃澗平原幾乎還是荒野一片,就如17世紀末,從唐山到台灣考察和開採硫礦的郁永河所說的那樣:「自竹塹迄南嵌八九十里,不見一人一屋,求一樹就蔭不得;掘土窟,置瓦斧為炊,就烈日下,以澗水沃之,各飽一餐。途中遇麋、鹿、麇、麚逐隊行,甚夥,驅獫猲獟獲三鹿。既至南嵌,入深箐中,披荊度莽,冠屐俱敗,直狐狢之窟,非人類所宜至也。」(引自《裨海紀遊》,康熙 36 年,1697)可見那時桃園還是地廣人稀的野鹿之地,屬於台灣西部最慢開發的地方。
漢人之入桃園,在康熙年間就有零星入墾的閩南人,雍正之後才漸多,雍正6年(1728),有福建漳州人郭光天率兵勇百餘人走到南崁社,因草莽難行而暫屯是處,繼而留墾,並開拓大園、竹圍至淡水、八里岔一帶。雍正11年(1733),台北桃園間的通道打通(貫穿龜崙山,約當今之台一線),次年再闢新庄、舊路坑、桃仔園到澗仔壢的新路,有些閩南人(多數為漳州系)便從南部北移來到桃澗平原墾拓,其中一部分移居大姑陷(今大溪)、員樹林一帶。接著乾隆2 年(1737)有廣東人薛啟隆率隘丁數百人,從府城(今台南市區)來到今日的桃園區開墾,見此地茅草蓁蓁,無比銳利,便取名「虎茅庄」。直到乾隆 12 年(1747)墾民種植很多桃樹,每當花開時節,見村落間有如紅雲低垂搖曳,就改稱「桃仔園」,這是桃園地名的由來。爾後漢人陸續進入桃澗平原墾荒、築圳、開塘,於是荒野漸成良田,吸引更多閩客移民來落戶定居,遂依地緣關係及風俗文化因素,形成北閩、南客的人文差異。原有「南崁四社」的平埔族原住民於滿清治台期間已幾乎漢化成閩南人。到光緒12年(1886),劉銘傳實施土地清丈時,在魚麟冊上將桃仔園簡記為「桃園」,日治時期也繼稱「桃園」而固定。此後,「桃園」一名可狹稱今之桃園區,也可泛指桃園市所轄全境。
1-2 桃園文學的世代
接著我們從文學出發,將「桃園」這個地名兼行政區域的沿革變化簡單勾勒一下。
1-2-1.桃園文學的史前時代
所謂「史前時代」是指尚未發明文字或者還沒有文字記載的時代。有了文字後才開始進入歷史時代。就台灣史來說,台灣的歷史時代始於荷蘭據台,之前蓋屬台灣的史前時代,而桃園史當然也可以比照台灣史來劃分,但「桃園文學史」將比台灣史和台灣文學史更晚進入歷史時代。也就是說,當台灣史或台灣文學史都已脫離史前時代而開啟歷史扉頁時,桃園文學還留在只能靠口耳相傳的史前時代,台灣史最遲在1624年就進入歷史時代了,但桃園文學最快得等到17世紀末的滿清據台初期才能進入歷史時代。換言之,桃園文學的史前時代還可後延到台灣史最早的兩個「朝代」,分別是:
(一)荷蘭大員當局(1624~1661):
荷蘭東印度公司統治台灣,開啟台灣的歷史時代。當時荷蘭人在台灣的統治中心是位於大員的熱蘭遮城,也就是今天台南市的安平古堡,在他們留下來的官方紀錄《熱蘭遮城日記》中,曾寫到1644年7月,有中尉軍官寫信給大員長官提到應該著手招撫「Gabalan 和 Lamcam 溪原住民」的說法,於是同年8月,熱蘭遮城決議派軍降服 Lamcam 原住民,此事於二個月後便實現。其中「Lamcam」就是「南崁」的漳州話發音,該紀錄也有一字「Coullander」是指「龜崙人」,由此可知早在荷蘭時代,桃園的居民已躍上台灣的歷史舞台,只是還沒有屬於文學作品的紀錄。
(二)東寧王國(明鄭,東都)(1662~1683):
這時期,桃園屬於承天府天興縣的一個地方,據說鄭克塽的部將陳絳於 1680 年曾行經南崁,因草萊難行,便暫築構柵防守,又因本地溪澗密布,漢人築堡防衛,因此又名「桃澗堡」。
荷蘭與明鄭是台灣最早的兩個「朝代」,它們在台灣的統治期間,除了都已存有民間通俗的口傳文學之外,也都產生文人以文字書寫的文學作品了。但這些為數不多的文字作品全屬「大員文學」或台南文學,無一可算得上桃園文學,因為既非桃園人所寫,也非書寫桃園,甚至連作品中也還不存在與桃園有關的訊息。這就是本書將荷蘭與東寧都看做桃園文學的史前時代的原因,至於有文字作品的桃園文學最快也要等到17世紀末才進入歷史時代。
1-2-2.桃園文學的歷史時代
(一)滿清治台:
1683年8月,大清帝國在前鄭氏部將施琅的引領下進據台灣,起先,清廷對這塊所謂「台灣地方自古不屬中國」(見《大清憲皇帝實錄》,卷 10)的土地並不看在眼裡,康熙的廷臣認為台灣如「海外丸泥,不足為中國之廣,裸體文身,不足共守,日費天府金錢而無益,不如徙其人而空其地矣」,但征服者施琅獨排眾議,認為台灣可做江浙閩粵四省的屏障,而且土地肥沃,應該留守台灣,他強調守住台灣等於鞏固澎湖(詳見施琅〈陳台灣棄留利害疏〉)。於是康熙帝改變態度,1684年5月正式把台灣劃歸版圖,台灣也就在「滿大人」
(Mandarin)的統治下掙扎了212 年。
滿清治台後,北路(台灣縣以北)新設福建省台灣府諸羅縣(今嘉義縣),前期(1684 ∼1723),桃園屬諸羅縣轄下,1684 年開始編纂的第一本《台
灣府志》就寫到南崁,又書載西元1694年,「閩人來桃澗平野,開拓南崁」,這是史上關於漢民族進入桃園的最早記載。中期(1723∼1874),台灣北部劃設淡水廳(廳治在竹塹),桃園屬淡水廳。末期光緒元年(1875)將淡水廳轄區再分成新竹縣與淡水縣,桃園為台北府淡水縣轄下的桃澗堡。
(二)日本治台:
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後,只將淡水縣改稱台北縣而已,到1901年將原桃澗堡中的大部分區域從台北縣中分割出來,新設桃園廳,這是桃園做為縣市級行政區名稱的開始,也是將所謂「蕃地」的角板山(今復興區)劃屬桃園轄下之始,當時桃園廳轄區就是目前桃園市轄區。之後行政區還有調整,最大時桃園廳曾包括新北市的樹林、三峽、鶯歌和土城一小部分,及新竹縣的關西。也曾在 1920 年起廢桃園、新竹二廳,合成新竹州,原桃園廳被分成「三郡一山」。
(三)中華民國台灣: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終了,日本放棄台灣,中華民國政府代表盟軍渡海接收並治理台灣後,將日治末期的桃園廳「三郡一山」行政區,分轄於台北縣和新竹縣。1949年國民黨政府全面敗退到台灣後,次年又有變革,再度合三郡一山為桃園縣,此後直到 2014年底再改制為中華民國桃園市迄今(2019)七十年轄區固定。
1-2-3.桃園文學的前世與今生
前面,我們以是否開始使用文字書寫,將桃園文學分為史前時代與歷史時代,在滿清治台後,最慢分別於1694年和1715年,開始有文人在其散文和詩作中寫到桃園,但當時書寫到桃園的作者並非桃園人,所以嚴格說來,這類作品不能視為桃園文學,必須等到有「桃園人作家」以文字創作文學作品後,桃園文學才真正進入歷史時代,這個時間點已經是約1930 年代的日治中期了。如果以台灣人對生命輪迴的說法來比擬文學世代的話,出生之日是今生今世之始,則日治時期以迄現代就是「桃園文學的今生」,而1895 年之前的漫長幾千數百年則是「桃園文學的前世」。
1-3 桃園文學的定義與範圍
釐清桃園的行政與地理範圍之後,桃園文學才可能有它的定義和範圍,最簡單的說法可以是這樣:所謂「桃園文學」是指桃園人所創作的文學作品,或者說:凡桃園人所創作的文學作品都屬桃園文學。但實際上,所有桃園人所寫的文學作品不可能都被搜集起來,更不可能都會留傳下來,所以比較務實的定義是:凡桃園作家所寫的文學作品都屬桃園文學。這裡所謂「桃園作家」僅指桃園的文學作家。過去,我們稱「作家」時通常是指文學作家,但現在作家的意義已經被廣義化,所以我們在談桃園文學時,有必要將它重新狹義化,強調以創作文學作品為主要寫作文類的作家,換言之,必須是詩人、小說家、劇作家及文學散文家才是本書所謂的作家。
其次,有必要說明的是並非寫了一些文學作品的人就是文學家或作家了,過去在發表與出版都比較不容易的年代,一個文學作者通常要持續寫作並發表一定數量的作品之後,才可能被稱為作家,甚至要有作品結集出版且在文壇略具知名度後,人們才會以作家稱之。
於今,網路發達,台灣也完全實現出版自由了,人人不但可以自行發表作品,也能自行出版著作或出錢委託出版社幫忙出版與發行,因此有論者認為作家的作品量不能太低,要有出版若干著作以上者才算。筆者也認同這個觀點,但也認為作品量或出版量的標準應按時代之異而有寬緊之別,本書原則上會以 1945年為基本分隔點,並參酌寫作者的創作旺年期所處的時代是否在1980年代之前,而給予不同的量化標準:日治時代及更早的作者,產量相對都少,只要出版一本,甚至只遺留若干篇作品,就可賦予作家身分。1945年之後及創作旺年期在1990年之後的作者,寫作方便許多,產量相對要多,估且設定至少要出版三本詩文創作集才能躋身作家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