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苦悶的歷史

商品售價 $ 400
數量:
  • 作者:王育德
  • 譯者:黃國彥
  • 原文書名:「台湾―苦悶するその歴史
  • ISBN:9789578018570
  • 出版日期:2018.09

內容簡介

★第一本站在台灣人立場,以台灣史觀濃縮概述的台灣島史

★戒嚴時期的島內禁書,讓海外台灣人「一面哭一面讀」的真史

所謂台灣人歷史,就是台灣人在追求自己的自由和幸福而奮鬥的過程

對台灣人來說,歷史真相經常是曖昧難辨的,因為大部份出自殖民統治者或和歌德派觀點的台灣史都充滿著神話、謊話和廢話。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戰之後的台灣黑暗時代,天不清、月不明,神不寧、氣不爽,「苦悶」正是台灣良心知識份子的典型寫照。

就在那個白色恐怖的禁忌時期,流亡日本的王育德先生以生命為賭注,奮力完成了這部石破天驚的台灣史名著。本書是頭一次站在台灣人立場,以完全的台灣史觀濃縮概述台灣千年來的脈絡軌跡,深入分析各時代的特色和真實,不僅依循歷史視野追溯台灣的特殊性,並且也為台灣獨立提出了有力的論證。

本書於1964年先以日文版在東京問世(弘文堂出版),立即成為日本台灣研究界鳳毛麟角的參考工具書之一,十五年間賣了四萬本以上。漢譯本於70年代同樣先問世於日本,再流傳美、加各地的台灣僑界,無數台灣熱血青年是「一面哭一面讀」,有些是初識台灣母親的「真史」,有些則是澈悟原來他們所知的台灣史竟是被歪曲乖張的歷史。因其震撼力超強,大大撞擊了中國統派和鷹派「台灣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份」的思維邏輯,中國共產黨痛罵它是「品質惡劣的壞書」,國民黨更乾脆把它列為禁書。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日文原著〕王育德

  1924年出生於台南世家,1943年考進東京帝國大學,1944年因避空襲返台,任嘉義市役所庶務課職員。1945年終戰後,任台南一中教員,兼事台灣新戲劇運動。1947年二二八事件,其兄王育霖遇害。1949年,他深感危機四伏,乃經香港輾轉逃亡日本。1950年復學進入東京大學,1953年考上東京大學研究所,1955年獲碩士學位,並考取博士班,1958年起任明治大學兼任講師,1960年創設「台灣青年社」,發行《台灣青年》雜誌,積極展開台灣獨立運動。1967年獲聘明治大學專任講師。1969年獲東京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升任明治大學副教授,並在多所大學兼課,專事語言教學。1975年出任「台灣人元日本兵補償問題思考會」事務局長。1985年9月9日因心肌梗塞去世。

  王育德博士本身多才多藝,他不僅是享譽國際的台語語言學家,也是台灣獨立運動的先驅和精神領袖,是大名鼎鼎的台灣獨立運動教父。他對台灣的疼惜,一生一世,堅定無悔,他對台灣獨立建國的用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譯者簡介

黃國彥

1945年生於台北。東京大學語言學碩士,語言學博士課程修畢。專攻日語語言學、日語教育學。曾任文化大學東語系日文組主任;東吳大學外語學院院長、日本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台灣版【王育德全集】編輯總召集人。

譯作:

《台灣─苦悶的歷史》(王育德原著)

《台灣話常用語彙》(王育德原著)

《台灣話講座》(王育德原著)

《輕鬆學日文敬語》

《聽!說!校園生活日語會話》等書

編著:

《日語調調的50音技巧》

《日語發音入門》

《日語基礎語法教室》(與趙姬玉合著)

《漫畫迷說日語:看漫畫學日語》等書

目錄

譯序

中文版序

日文版序

補充修訂版序

序章 風雲詭譎的台灣

第一章 命運曲折的島嶼──尋求新天地

1 「台灣」──地名的由來

2 海盜的族譜

3 苦難始於澎湖島

4 日本人的魔掌

5 高山族悲慘的命運

第二章 不完全的新天地──荷蘭時代(一六二四~一六六一年)

1 荷蘭確立控制權

2 西班牙人在北部的足跡

3 獲得暴利的轉口貿易

4 懷柔高山族得到成功

5 開頭的蜜月時期

6 荷蘭統治下的台灣社會

7 郭懷一之亂

第三章 國姓爺的明暗兩面──鄭氏時代(一六六一~一六八三年)

1 酷似國民政府的鄭氏政權

2 逃到台灣的過程

3 鄭氏統治的本質

4 鄭氏政權的內部矛盾

5 抗戰乎和平乎

6 苛斂誅求達到極點

第四章 血汗的累積──清朝時代(一六八三~一八九五年)

1 隔離危險分子

2 前赴後繼奔向台灣

3 開拓者的生活

4 腐敗無能的清廷官吏

5 「三年小反五年大反」

6 分類械鬪

7 福建的殖民地

8 化外之地和化外之民

9 歷史的分水嶺台灣海峽

第五章 只剩下台灣人──台灣民主國(一八九五年)

1 不知不覺之間被遺棄

2 台灣民主國的本質

3 清兵和台灣人

第六章 近代化的漩渦中──日據時代(一八九五~一九四五年)

1 日本人繼承的東西

2 得到成功的殖民地統治

3 縱與橫的比較論

4 絕望的武力抵抗

5 徹底的軟硬兼施政策

6 簡大獅和陳秋菊

7 利用迷信的「陰謀事件」

8 林獻堂與留學生

9 文化協會的理想和現實

10 「當十足的日本人有何不可」

11 勃興中出現分裂

12 台灣共產黨和日共、中共

13 兩博士的批評和評價

14 苦悶中的蛻變

第七章 和中國人全面針鋒相對──國民政府時代(一九四五~一九六三年)

1 狗去豬來

2 二二八大叛亂

3 香港的台灣再解放聯盟

4 逃竄到台灣的前後

5 大鎮壓和吳國楨的垮台

6 矛盾百出的難民政權

7 掛羊頭賣狗肉的土地改革

8 「反攻大陸」的把戲

9 假面具下的醜惡

10 悲壯的極限鬪爭

11 雷震和反對黨運動

12 海外的獨立運動

13 美國和國民政府之間

14 中共和國民政府之間

第八章 從六十年代步入七十年代(一九六四~)

1 內憂外患

2 越戰和文化大革命

3 日本資本的進軍

4 蔣經國和彭明敏事件

終章 台灣的獨立

我如何寫「台灣」

後記

台灣史年表

詳細資料

  • 商品編號:J212
  • 書系名稱:台灣文史叢書
  • 版別:初版
  • 頁數:384
  • 尺寸(寬×高):15×21公分
  • 出版地:台灣
  • 重量:
  • 圖書分級:普遍級
  • CIP:733.21
  • 裝訂方式:平裝
  • 印刷方式:單色

日文版序

  出於無法克制的心情,我寫了這本書。提筆的念頭是為了探討:我一千萬同胞背負著什麼樣的過去?現在處於什麼樣的境地?將來應該朝哪個地方找尋活路?

  今天台灣已經成為東西冷戰最熾熱的接觸點之一,我期盼這本書能進一步幫助外國的讀者加深對台灣現況的認識,瞭解問題的來龍去脈,摸索正確的解決途徑。

  每次到書店,我就深感羨慕和焦躁。書刊之多可謂汗牛充棟,包羅萬象琳琅滿目。但其中到底有幾本是寫台灣的?偶而發現一兩本,內容也不是我想要知道的。既然如此,不管有沒有才能,自己下功夫研究然後公諸於世,就成為無法逃避的責任。

  也許令人難以相信,台灣人對台灣的歷史關心的很少,進而研究的更是寥寥無幾。

  統治者唯恐台灣人關心自己的歷史,常施加有形或無形的壓力。禁忌並不限於歷史方面,有助於鼓舞台灣人自覺的事物完全不准思考,禁止發表。其間的空白補之以統治者事先預備好的一套思想體系。反對者不是死就是整肅。

  我選擇語言學──台灣話為專攻,甚至於必須意識到背後冷酷的眼光。研究語言當然要附帶研究歷史地理。收集資料在日本,埋頭研究在日本,寫成書出版也在日本。

  即使不致於被暗殺,對充滿敵意的毀謗中傷還是要有心理準備。公正的讀者翻閱這本書就知道我並非鼓吹危險思想。

  但我相信真理只有一個,獲勝的一定是真理。我擔心的是我的研究是否合乎科學,所建立的台灣史觀是否經得起立場公正的第三者的批判。

  在涉獵的過程中,我瞭解到有關台灣的史料並不少,但都是站在當時的統治者或第三者的立場寫的。

  台灣人在日據時代以前幾乎都處於文盲的狀態,並未留下什麼可觀的文獻和記錄。因此工作一開始就必須面對困難──從有限的資料中描繪出台灣人不見面貌的面貌,辨聞出台灣人不聞呼聲的呼聲。所幸從許多師長那裏獲得懇切的指導和建議,自己也覺得總算大致正確地──雖不中不遠矣──摸索出台灣人的足跡。

  本書如能成為促使我同胞產生自覺的一個轉機,加深全世界的人們對台灣問題的認識,我將感到莫大的喜悅。

  最後謹對賜予指導的師長,尤其是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上山春平教授和答應負責出版本書的弘文堂諸位先生衷心致謝。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五日

識於東京池袋寓所

王育德

內容連載

歷史和政治之間

我從小愛好歷史。使我對歷史產生興趣的是小學時代的安田實老師。

安田老師是九州鹿兒島人,他認為自己是「熊襲」(日本古代傳說的種族名稱,居住於九州中南部)的後裔,以此自豪。他一臉連緦鬍子,身材魁梧。我當時年紀還小,不知道「熊襲」是什麼,感到很好奇。上課時常聽到老師提及「薩摩隼人」(對薩摩地方=九州武士之美稱)和西鄉隆盛。

上台南一中後,教歷史的是現任慶應大學教授的前嶋信次老師。前嶋老師當時是台南地區的歷史權威,每次發現或發掘到石馬、石碑,報上一定登出前嶋老師的談話。

後來進台北高等學校,聽鹽見薰老師講授東洋史和日本史,深受感動。鹽見老師站在台灣人這一邊,經常批判總督府的作風。

他考試時出的題目,都是「人種與民族」或「試論元朝衰亡的原因」之類的大題目,我的分數通常接近滿分。很遺憾的是鹽見老師在三年前尚任奈良女子大學教授兼附設高中校長時去世。

戰後我從學生變成老師,在台南一中(前二中)教歷史和地理。教育處指定的教科書內容陳腐不堪,我只把它當作補充教材,自己擬訂授課計劃。

中國史主要參考《物語東洋史》(出版社不詳),地理則專門活用富山房的百科辭典。學生似乎很高興,現在還有許多人對此覺得懷念。

因此,一九五○年四月我復學再度進入東京大學時,一度很想從中國文學語學科轉到東洋史學科。

但一則礙於替我奔走使我能夠復學的倉石武四部教授的情面,二則根據搞戲劇運動的體驗感到有研究台灣話的必要,我打消了轉科的念頭。不過,只要時間許可,東洋史和日本史的課我都去聽。取得東洋史高中一級教員的資格,是我內心引為自豪的。

一九五七年十二月,我自費出版了《台灣語常用語彙》,作為博士論文的一部分。概論中特闢「台灣殖民史」一節。我的台灣史觀在那時候已經建立了基本的假設。

《台灣青年》創刊後,我雄心勃勃想寫一本夠水準的台灣史。

台灣的獨立,本質上就是台灣人和中國人全面攤牌。由來於中國人的台灣人,為什麼不得不和中國人攤牌?無論如何必須追究原由。

購物車

登入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