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此時無聲勝有聲?
民主進步黨再次執政後,我在「綠色逗陣」的網站上寫了許多篇政論文章,除了小部分是以修理中國國民黨為消遣小物,其他都是對時政的針砭與建言。我要很遺憾地說,全面執政的新政府,從用人到施政、從除弊到革新,確實與支持者的期待相去甚遠;特別是在轉型正義上的蹉跎不前、在中國政策上的抱殘守缺、在領導方針上的曖昧兩光,屢屢讓人有莫名其妙、甚至無可救藥之感。我在書中表達了另類思考,這些「不中聽」的話到底有何意義,其實心裡有數,因為古往今來,書生論政通常不會有什麼「好報應」。
我多年來研究政治經濟學,覺得有兩本「輕薄短小」的著作值得一讀再讀。一是十六世紀初英國一代良相湯瑪仕.摩爾(Thomas More)的《烏托邦》(Utopia),一般以為這本書只是信口開河,姑妄言之妄聽之,其實越讀越有深意。我多年前為了更瞭解馬克斯共產思想的源起,特地買來讀。書中有種種前衛想法,除了被馬克斯照單全收的「財產共有」之外,更具體的政策諸如六小時工時、基層鄰里組織、民代選舉、性別平權、婚前體檢、引進外勞、禁止私宰、死罪替代役、合法安樂死等等,赫然在目;五百年前的主張,許多已被普遍採用、也有直到現代仍在爭議中。正由於提出的都是超越時代的觀點,摩爾乾脆托詞「虛無之國」。但這不是我的重點。
有一件事很少人注意:這本書是由I、II兩卷合成的,而有關烏托邦體制的敘述,全都在第II卷;至於篇幅也佔一半的第I卷,除了一兩句帶到烏托邦,只是留個伏筆,其餘都是摩爾假借一種「對話錄」的希臘哲學論述型式,在討論一個與烏托邦幾乎沒有關聯的副主題:「一個賢臣應不應該對君王直言進諫?」他藉著烏托邦故事主角「妄言者」(Hythloday)之口一再指出,臣子對君王的諍言如果不是「狗吠火車」、就是「言多必失」,講的再有道理也難敵包圍在統治者身邊的佞臣,不但不會被採納、而且還會遭嫉,不但沒有造福社稷、反而為自己惹來無妄之災。
我去網上查出摩爾的生平年表,才知道摩爾在一五一五年先寫了第II卷,次年才補寫第I卷,為什麼要次序顛倒呢?猜想摩爾可能寫完烏托邦理想之後,覺得頭腦古板的官員一定會大驚小怪,所以趕緊追加第I卷,做為執政者的一個預警與提醒,對接下來的第II卷不要不明究裡、直覺排斥,以免劣幣驅逐了良幣。
當然後續的發展是一件歷史悲劇。當年摩爾服侍的英國國王亨利八世(Henry VIII)雖然一度派他擔任「國策顧問」(King’s Council),又拔擢他為宰相(Lord Chancellor),但似乎對他那本書興趣缺缺;而且其後想要廢后再娶、又想自立為英國國教的教父,摩爾拒絕出賣靈魂、不肯下跪妥協,於是被依「叛國」重罪,斬首。他的烏托邦理想世界不但沒有實現,而且正如自己在書中的預言,白白犧牲了一個充滿前瞻思想的智者。
第二本小書來自同一時期義大利的另一位政論家尼可羅. 馬基維利(Niccolo Machiavelli),他曾擔任佛羅倫斯(Florence) 城邦的軍官與外交官,所著《君王論》(The Prince)比《烏托邦》早完成三年而已,也是滿紙對君主的熱血建言。儘管當時因政權更迭而被控謀反,獄中曾被施以酷刑,最後被放逐鄉野,仍然想把自己苦心研磨出的統治術傾囊以授。該書第一章開宗明義地告白:「為了討君王歡心,大家都會獻上戰馬、武器、布匹、黃金、寶石之類的飾品,價值非凡。……然而我所擁有最珍貴的東西,無非就是我對歷史上偉大人物的事蹟知之甚詳,這是我親身體驗與不懈苦讀所獲致的知識,……我花了多年工夫才學到的事情,讓您很快就瞭解。」之後的二十五章內容,都是做君王應有的謀略思考,譬如要「刻薄寡恩」、「讓人喜愛不如讓人敬畏」等等,都旁徵博引歷史實例做依據,見人所未見。
遺憾的是,馬基維利和他的建言也沒有被珍惜善待,他的手稿問世之後,不獲當時的統治者賞識、也引起城邦民眾的反感,最後抑鬱而終。雖然比起摩爾幸運許多,但「曾經滄海難為水」,就一個忠心耿耿、滿腔抱負的政治家而言,這樣的人生終點也未免落寞孤寂了些。我相信這兩位五百年前歷史人物的結局,不代表所有政論家「大嘴巴」的後果;因為民主時代到底不同於君權時代,一方面人民是頭家,我們表達對國事的主張,做為「神羅」的政府應該會尊重;另一方面自己的苦口婆心即使沒有被當局按讚,也還有其他的頭家或許有同感,出聲可能引起共鳴,沉默不會有回應。當然,我們也有心理準備,以小英政府「維持現狀」為基調的保守作風,書裡的這些主張不會討喜,書裡的批判更不悅耳,所以我自己為這本書起名《老綠男.有意見》,直白嗆聲,不想拐彎抹角。
有朋友勸我改個書名,因為「老」會嚇跑年輕讀者、「男」會嚇跑女性讀者、而「綠」會嚇跑「紅、藍、白」三色人;剩下的綠營支持者又大有死忠「英粉」在內,見到「有意見」,又會掉頭而去,最後這本書印給誰看?我想這個猶疑一定也曾閃過摩爾、馬基維利,以及許多以政論為己任的政治工作者心頭。不過我也相信,大家在銷路的考量之外,或許更重要的是給自己一個交待,就像美國法院作證時要宣誓:「說的是實話、只有實話。」這個書名最接近實話實說。
話雖如此,我當然還是希望這本書能像「五月天」演唱會的入場券,一開賣就「秒殺」,但這就不是我所能強求的了。
內容連載
「賴神」的第一把火
被詡為「賴神」的賴清德終於成為蔡英文總統的第二任閣揆,綠營支持者普遍叫好;「台灣民意基金會」日昨進行的民調顯示,蔡總統聲望因此急速竄升,由月前不及三○%勁升十六‧六個百分點,也就是目前有四成六的台灣人民贊同蔡總統領導國家的方式,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轉變,不能不歸功於內閣改組這項新人事安排。
大家都準備迎接新人新政,預期賴院長會在立法院新會期之初,提出一套完整的施政指南,一掃過去一年多人們心頭累積的沉悶鬱卒。結果賴院長快手快腳,上任才第五天就突然宣布,明年軍公教全面調薪三%。這樣的「新政」第一炮,令我們陷入一陣錯愕與矛盾,在預期成真之餘,也有意外與失望。
說真的,我們並不喜歡做烏鴉,在賴神甫上任之際,就說些「不中聽」的話惹人厭,畢竟他是綠營公認的未來領袖人物之最。但稍做回想,早在七月他還沒要組閣,我們的〈綠逗社論〉就已經重重批判了他的「親中愛台說」,所以現在即使想要討好恭維,也有點時不我予,不如誠誠實實把我們對他上任後的第一把火或第一枝箭,做一個理性的分析;如果賴神真的不同於一般政客,他應該不會希望支持者把他當妙禪,就連師父想開勞斯萊斯名車代步,還得口口聲聲「感恩師父、頌讚師父」。
據聞這項「德政」,前任林全在今年稍早已經評估過,但基於國家整體財政負擔的考量,決定明年不調薪。沒想到賴清德來個「髮夾彎」,引來外界質疑是打臉林全。我們倒不在乎後任打臉前任,錯的政策本來就該去之後快、對的政策本來就該唯恐不及。我們只是不解,這個決策轉彎的背後,動機是什麽,依據的是什麽。
對此,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表示,「因近來股市穩定,經濟發展也比原來的評估好,加上撤回總預算後開源節流,有經費因應加薪幅度;且八月底時工商團體也呼籲,政府若加薪就會跟進,因此盼能帶動企業界為勞工加薪,這對大家來講都是好事情。」
歸納起來,這次決策的重要因素,一是因為最近政府財政狀況改善,可以應付軍公教加薪所增加的一八○億人事支出;二是因為近年來實質工資停滯,想要為民間企業幫員工加薪起帶頭作用。我們認為這兩方面的理由都十分牽強脆弱。